道教“十大女神仙”,执掌山海,心怀苍生!
(2) 點讚 (100) 閱讀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距离张道陵天师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道教是在道家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神仙信仰崇拜发展而来。 在道教思想体系中,“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理念贯穿始终,深刻彰显了对阴阳和谐、男女平等的尊崇态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道教体系中的十位传奇女神仙,她们不仅是神话中的人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1大地之母一一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是道教神仙组合“四御”之一,全称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我们平时在影视剧中听到古人在立下誓约时,往往会说“皇天在上,后土为证”,以此来表达誓言的庄重。“皇天”即昊天玉皇大帝,主宰着天界;而“后土”即后土皇地祇,主宰着大地山川。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敬畏和崇拜之心。雷电带给古人强烈的震撼,人们认为这是上天在发怒,所以就有了雷神的崇拜。太阳普照万物,给大地带来光明,于是就有了太阳神的崇拜。 《礼记》中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天地养育万物,因此被人们神格化为天神地祇加以祀奉。后土皇地祇主宰大地山川,掌阴阳生万物,被尊为“大地之母”。 2女仙之首——西王母 西王母,全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早期,西王母是一位掌管刑罚和瘟疫的上古女神。《山海经》曰:“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后来逐渐将西王母温和化,变成了慈祥和蔼的女神形象。 据《集仙录》记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被尊为掌管天下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是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3众星之母——斗姆元君 斗姆元君,全称“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满月光王“、“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斗姆元君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托化西竺国中,为周御王之妃,号“紫光夫人“。 斗姆元君是道教的一位先天尊神,在道教神仙的星斗部里,是众星之母。道教举行祭星斗斋醮科仪时,要首先祭祀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神仙造像为三眼八臂,手中分别拿着太阳、月亮、宝铃、金印、矛、戟等作战兵器或法器。 道经中盛赞斗姆元君:“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祈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归正,诸恶化为尘。” 4月宫之神——太阴星君 太阴星君,全称为“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天宫。 根据道教典籍《洞渊集》记载,太阴星君是月宫的太阴之精,其神职为“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并酆都罗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诣阴宫死籍,月魄常泛十华之彩,光莹万国,月名结璘”。 崇拜太阴星君,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太阴星君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祈愿。 5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的女儿,神通广大,祷之则灵。主司农耕、经商、旅行、婚姻、生育并能治病救人。《道藏》上说元君乃天仙降世,神功莫测,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岳府之神兵,察人间之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 因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民间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6上古战神——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她是一位在历史文学记载中,比太白金星下凡次数还多的上古女神。关于九天玄女的传说,往往同时具有生命女神,术数女神和战争女神的多重色彩。九天玄女的信仰十分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和《山海经》里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女魃的故事。 九天玄女作为道教女神谱系中重要的一位神仙,在众多道教典籍中都有相应记载。 《云笈七签》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九天为干金之象,性刚好动。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 《古文龙虎经注疏·卷上》玄女演其序章注:“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气。神无所不通,形无所不类。知万物之情,晓众变之状。为道教之主也。……玄女亦上古神仙,为众真之长。” 《紫府玄祖法忏》认为九天玄女:“上极无上,乃为最上之尊,玄之又玄,斯号开玄之祖,自昔乾坤未辟之前,犹是混沌元苞之致,无气无象,无色无名,当是时也,盖有玄祖……玄祖至尊,结梵气于太初之年,舒至精于太始之分,无而有,有而无,释宗无以名空,实而虚,虚而实,儒践实以成治,是为道法之宗。” 7救苦救难——慈航道人 慈航道人,又称观音大士。大士为妙庄王三公主,自幼好道,王为择婿不从。王命斩之,刀寻段段坏,后于香山修道成仙。王有病之时,大士以眼手为药引,救活了父亲。大士孝感动上天,上天以一偿十,现千手千眼灵感观世音宝相。大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刹不现身。 《灵宝经》曰: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商王时修道于此,发愿欲度世间男女。后托生南浮妙庄国王家为三女,因哑不能言,被王遗于桑阿空山之中。后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女于赤石上书字:吾姓音,汝虽不言,可忆此文也。神人知其因果,遣朱宫灵童下教治病之术。世人观其姓是音,遂乃称观音。国中大旱,人民焦燎,死者过半,观音祈天降洪水至十丈。妙庄王身患顽疾危在旦夕,求救一老者。老者认为只有亲生女儿的手眼配药才能医治。但自己的两个女儿坚决不允。后知香山有位仙长,有求必应。妙庄王到香山,仙长竟是他失去的三女。仙长二话没说当即挖掉双眼、割断手臂,奉给妙庄王,妙庄王感动而令人在香山修建庙宇。专祀观音。又经八百劫,化一男身,人称慈航道人。归命南海,观音救苦,拔生度死,济物利人。转凶成吉,变祸为祥。作苦海之舟航,为险桥之津梁。众生慈父,万德医王,虔修善果。道教尊称观音大士、慈航道人。 8海上之神——妈祖 妈祖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东南亚中有广泛的妈祖信仰,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 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并列入国家祀典,从宋朝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 南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圣墩去屿几百里,元祐丙寅岁,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为何祥。有渔者就视,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还故处。当夕遍梦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曰圣墩。岁水旱则祷之,疠疫祟则祷之,海寇盘亘则祷之,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 据《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记载:“於是天尊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救民疾苦,乃於甲申之岁,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世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愿与一切含灵解厄消灾,扶难拔苦,功圆果满,白日上升,土神社主奏上三天”。 9长寿之神——麻姑 麻姑又被称为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麻姑是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也是道教的一位寿仙。“ 麻姑献寿”“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都赋予了麻姑寿仙的神格。在民间麻姑也是赐福、长寿与吉祥的象征,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据传说麻姑曾经三次见到沧海变桑田,而且依然容颜不改,在飞升成仙之后成为西王母属下。每年的三月三,西王母寿辰之际,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 10上清派祖师一一南岳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据《魏夫人传》载:“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因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到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紫虚阁修道,凡16年,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 《道藏辑要》集收有魏华存疏义的《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一卷。陶弘景著《真浩》中称魏华存为“魏夫人”,李白“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中说的就是这位女仙,杜甫《望岳》中亦有“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诗句。唐代颜真卿立碑纪其事,宋仁宗赐魏华存“紫虚元君”称号,故又称魏元君,宋哲宗封其为“高元宸照紫虚元道真君”。可见魏夫人不仅受到了文人士子的尊崇,也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认可。 魏夫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整理《黄庭经》,《黄庭经》作为道教修持内丹的重要经典之一,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促成了中国道教上清派的产生。 








